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|
| | | | |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| | | | | |
|
索馬利亞一間醫院的廚師阿里.馬奧.馬林(Ali Maow Maalin)1977 年得到天花(smallpox)時,沒人知道他會是世界上,最後一位天然感染天花的患者。那時天花根除計劃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,世界衛生組織 3 年後,正式宣布天花於自然環境中絕跡。對抗天花的漫長戰爭,人類最終迎來全面勝利。
意外現身的古天花病毒
天花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傳染病,由天花病毒(variola virus,縮寫 VARV)引發。根據歷史記載,天花早在數千年前就在埃及、中國、印度的古文明肆虐,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,就疑似在西元前 1154 年死於天花;當歐洲人殖民美洲以後,漂洋過海的天花更是殺遍美洲無敵手,奪走大量原住民的性命。這個對人類影響如此巨大的傳染病,我們卻對其演化史的了解相當有限。
近來古代 DNA 定序技術成熟後,已成功獲得數種病原體的古代基因組,例如鼠疫桿菌和胃幽門螺旋桿菌,對認識其傳播與演化很有幫助。最近科學家在研究取自立陶宛,一位死後木乃伊化的兒童樣本時,儘管沒有發現長痘的跡象,卻意外偵測到大量天花病毒的 DNA 片段,最後拼湊出覆蓋度(coverage)高達 18 的完整基因組。
這位孩童約略於西元 1643 到 1665 年間去世,符合史料記載中,附近地區流行天花的時代,這也是目前已知,年代最古老的病毒古代基因組。由於只是 DNA 片段,並非活生生的病毒,因此不用擔心致病的風險。
天花病毒家族史
採用 20 世紀的天花病毒株,以及這次獲得 300 多年前的古天花病毒,還有與天花病毒同為正痘病毒屬(Orthopoxvirus)的親戚-駱駝痘病毒(camelpox virus)與沙鼠痘病毒(taterapox virus),畫出的演化樹顯示,所有天花病毒都被歸類到同一群。在納入分析的天花病毒株中,古天花樣本最先分家出去,剩下的 42 個則又分化為 2 個分支:「P-I」和「P-II」。
流行於 20 世紀的 P-I 和 P-II 分家的年代,大約介於西元 1734 到 1793 年;在此不久後,英國的愛德華.詹納(Edward Jenner)發明牛痘疫苗對抗天花。論文指出,19 世紀後興盛的疫苗,可能對當時的天花病毒造成強大的生存壓力,使得 P-I 和 P-II 這 2 群病毒的祖先都經歷過瓶頸效應 (bottleneck effect),或許也消滅了其他無法適應的病毒族群,大幅降低族群多樣性。
300 多年前的立陶宛天花,在更早之前與 P-I 和 P-II 分家,它們的共同祖先,大約能追溯到西元 1588 到 1645 年間,這個年代比起歷史文獻記載過的天花,顯然更接近現代。因此研究者提出質疑:更早以前的古代「天花」,究竟是真正的天花,抑或是症狀類似的傳染病如水痘(chickenpox)或麻疹(measles)[2]?
然而,至今仍無法確認最早的天花病毒從何而來,在病毒取樣有所侷限之下,貿然做出任何定論都非常危險。
生物演化的過程,可視為一棵不斷長出新枝,新枝又繼續分化的樹。舉例來說,天花病毒的演化樹,可在 3000 年前產生一個分支,導致埃及疫情;1500 年前又獨立出一個分支,在中國散播;500 年前衍生另一個流行於歐洲直到最近的分支。
天花病毒之所以只能追溯到約 500 年前,可能只是因為,所有至今已知的病毒株都源自於當時。或許 16 世紀後的天花果真如本次研究所示,的確只有一個源頭;但卻無法排除更早之前的天花屬於其他分支的可能性,它們也許早就滅絕了,或默默藏在某個未知的角落,沒能納入此次調查,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演化史的判斷。
轉自--GENE ONLINE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