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 [轉貼] 大內宣成癮的內閣,不需要改組嗎?
 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他/她的文集中  
風闇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 16379
帖子 8427
註冊 2007-1-14
用戶註冊天數 6304
狀態 離線
發表於 2021-2-8 15:40 
125.230.245.1
分享  私人訊息  頂部
行政團隊處理萊豬議題引發民怨,一度傳出內閣將於年後改組,就不適任的政務官調整職務。但一月初發生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,且有擴散社區的風險,內閣改組的腳步霎時停頓。亦即,防疫疏漏反而救了蘇內閣一命,使它逃過一劫。蘇貞昌日昨駁斥農委會、勞動部等單位人事異動的說法,稱自己的內閣團隊「沒有黑名單」。

用「黑名單」來形容內閣團隊的異動,是極不恰當的說法。政府團隊是否需要調整,取決於政務官的表現是否稱職,能否與時俱進擔當引領發展的專業角色,與誰被「黑」無關。這點,社會大眾自有客觀評價,執政者更應有一套用人的取捨標準。但在蘇貞昌眼中,卻把內閣改組和自己的顏面或榮耀畫上等號,不僅抗拒調整人事,還誇稱內閣成員皆極適任。這樣的心態並不健康,無助於提升內閣表現,甚至有害國家的長遠均衡發展。

觀察蘇內閣目前的表現,一般人都看得出來,其實是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。在能見度最高的一層,只有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兩人,因防疫和萊豬成為萬眾焦點。在其次的一層,則是外交部長吳釗燮、陸委會主委陳明通、文化部長李永得等人,扮演反中政策急先鋒,交通部長林佳龍則因好大喜功搏得版面。此外,除了政委唐鳳因科技長項成為另類異數,其他首長的能見度經常低到看不見的地步,包括副院長沈榮津在內。

這樣的圖像,描繪的就是蔡政府高度失衡的施政架構。且看,所有光環圍繞在陳時中、陳吉仲等少數政治明星身上,他們無論做什麼都受到讚美,無論做錯什麼都必須呵護,不許受到批評。至於扮演反中角色的大將,基本上是遵循蔡英文總統的指令行事,只要站穩反中底線,即不需再有專業考量。只問立場、不問專業,是兩岸政策最可議之處。

也因此,外交部在蓋亞那設立「台灣辦公室」,不到廿四小時就潰敗,全可推給中共作梗,外交部沒有其他是非功過可論。而文化部只為了一本童書,可以對台灣出版業者橫刀相向要求送審陸書,全然不顧作法多不合理。如此開民主倒車,蔡英文和蘇貞昌似乎也無所謂,從頭到尾不發一語。至於陸委會,除了一味譴責中共,已沒有再多角色可以扮演;如此,政府要不要將它裁撤,或削減人力?

蔡政府的問題,除了上級的關愛眼神集中於少數人身上,更嚴重的是把政府職位的公器當成黨的私產來分配。原本甚囂塵上的內閣改組,為何提前解除?主因之一,是原本要安排進入接班梯隊的桃園市長鄭文燦,因轄區的部桃爆發院內感染,絆住了他的腳步。由於鄭文燦是這齣大戲第一主角,所以連帶的其他的人事安排也必須先打住,諸如被傳說也要北上入閣的潘孟安。

執政者安排黨內優秀同志入閣,只要角色與功能適當並無可非議;但若是過度充斥政治意味,則難免暴露私心。例如,最近外界看到蘇內閣大剌剌將手伸向公民營企業,包括台鹽董事長陳啟昱主動發布去職聲明,這是蘇揆為排擠派系搶換公營事業人事的一貫模式。此外,為了安排華視入駐中天關台殘留的五十二頻道,政府竟可要求系統業者撤回申請,換上其屬意的電視台。如此罔顧公私分際,濫權而一派理直氣壯,要向誰談民主理念?

蘇內閣遲不改組,只會使政府的失衡加劇。一個對「大內宣」成癮的內閣,每天把自己浸泡在宣傳的假象中,百姓就會相信它很強大嗎?

轉自--yaho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