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2024-5-2  
 
   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 



搜索文集




在線用戶: 36

0 位會員, 36 位遊客

【Yahoo論壇/劉宜君】防疫政策也要看社會氛圍
作者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

台灣本土疫情未歇,但隨著國內開始施打新冠疫苗第三劑,以及部分國家已開始邊境解封,民間也出現「與病毒共存」的聲音,呼籲指揮中心開放國境,促進國內經濟,回歸正軌。

近期疫情指揮中心表示,「最快」228之後,就會進一步邊境解封,縮短隔離檢疫時間,並優先開放商務客。雖然指揮官陳時中先前也曾表示「二劑覆蓋率達六成」考慮邊境解封,目前國人新冠疫苗接種人口覆蓋率第一劑已逾八成、第二劑也超過七成五;但近期提出解封的觀察點之一,是第三劑疫苗的涵蓋率要至少五成。

之前指揮中心也曾提到,在「元宵節之後」,考慮隔離檢疫放鬆。不論指揮中心觀察指標是「二劑覆蓋率達六成」、「三劑涵蓋率達五成」,或是在「元宵節」、「228」之後,顯示邊境解封決策不易。

各國做法也有天壤之別,除了北歐三國、泰國、關島、德國、荷蘭、瑞士、新加坡等國,已透過要求事前篩檢、疫苗施打的入境資料、抵達後檢測規範,採取入境免隔離措施或是縮短隔離天數,開放旅客入境。近期澳洲政府宣布自2月21日起,結束長達兩年鎖國,全面開放邊境,國際觀光客完整施打二劑疫苗,就能入境免隔離。但日本、中國大陸等仍採取嚴格管制措施。

在國內,部分公衛專家認為Omicron變異株潛伏期短、症狀輕,支持縮短檢疫天數,可避免在檢疫場所(防疫旅館)發生交叉感染,有助於打開國門,跟上其他國家解封和共存的步調。但也有醫療專家認為,無症狀者也可能造成社區傳播,台灣還沒有和病毒共存的本錢,不能貿然縮短到七天、五天。

專家從「結果」或「過程」觀點,對於邊境是否鬆綁提出不同的見解,但對於民眾而言,兩年多的防疫是生活與生計,如同陳時中指揮官指出要確保整體防疫是安全、安心的,而安心要看社會氛圍跟心理準備。

但從數月前頻傳因商家規勸戴口罩,而引發的命案或重傷事件;或是春節期間隔離與匡列人數持續擴大,於是出現「雖怕確診,更怕被匡列」的氛圍,也陸續發生要求實聯制的店家與顧客起衝突的事件。這種「防疫疲乏」如同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疫情延燒超過兩年,美國「防疫疲乏」已達臨界點,民調顯示許多美國人的防疫意志已動搖,主張與病毒共存者漸成主流,想重回常態的比例,已超過堅持防疫不懈者。

或許如同被《時代周刊》雜誌評選為「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」之一的枡野俊明所寫的書:「你擔心的事,九成都不會發生」,指出試著把專注「結果」的心態,轉移到「過程」,當我們做好每個環節,結果會比我們想得還好。

這兩年多透過人類集體智慧,開發多元的防疫工具與機制,從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、社交距離App、疫調軟體、居家辦公與學習、隔離、自主管理、防疫旅館、集中檢疫所、篩檢、施打疫苗,到口服藥的開發,顯示人類對於新冠病毒的防治已有相當程度的掌握。

我們常說世界是由不安所組成的,「適度的不安」讓我們得以「躲避危險」或「預判先機」,再繼續衍生出新的社會機制,人類的文明因而持續發展。從這層意義上來講,期許政府在明確入境管制的規範與配套措施,做好風險管理後,以防疫智慧化解民眾的防疫疲乏,萬眾「疫」心,共同面對邊境解封的機會與風險。

轉自--yahoo

發表評論


本文章已關閉或您沒有權限發表評論。